登录 注册

为什么你慢慢的就不发微信朋友圈了?

至少我现在已经开始觉悟在微信朋友圈公布自己的生活状态,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31个回复

  • Msopopop 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认识到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99%都与旁人无关。
    察觉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厌倦到不再需要用旁人的认同填补内心的空虚迷惘,
    以及,不做微商

  •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鲁迅《而已集·小杂感》     

    ①. 我微信有一位刚生了孩子的妈妈,每天在朋友圈直播她孩子的点点滴滴,心情好了,一天能连着发10条视频——孩子吃饭拍一个、孩子拉屎拍一个、孩子穿衣服拍一个、孩子睡着了也要拍一个。  

    你说她什么心态? 毫无疑问,她当然是很开心。   

    可是每天看她刷屏的人是什么想法呢? 大概只会觉得无聊、厌烦。   跟她关系好的,也许会继续点个赞,看不惯的,说不定就拉黑了。这年头时间线这么宝贵,谁也不想每次打开朋友圈都是她孩子的视频十连发。   

    可是你能说这位妈妈有什么不对吗? 没有,也许她只是想分享喜悦。   

    只是当分享喜悦超出了限度之后,就变成了散播愤怒: “不就一孩子吗有什么好发的?”  “谁想天天看你家孩子拉屎放屁啊?能不能不发了?”  朋友圈大抵就是这么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大学老师小学同学、点头之交的朋友、送外卖的小哥、没见过几面的亲戚。 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令你放声高歌的事,也许会让他们深夜痛哭。   

    人生经历大不相同,所以朋友圈所谓的「分享生活」功能,其实是不存在的。   

    你第一次坐飞机,有些忐忑的晒了张登机牌,心里想着哇机票好贵啊都够我吃多少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了!可别人看到却不过是冷哼一声:坐个飞机有什么好晒的?中国哪个航空公司的飞机我没坐过?真是LOW B。   

    与之类似的,有广泛讨论的最讨厌的朋友圈行为:“晒电影票根”、“聚餐吃饭先拍照发朋友圈”……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   

    没去过/吃过的,觉得你在装逼。 
    去过/吃过的,觉得你是LOW逼。
     

    总之除了你妈会不厌其烦的说少喝点酒,聚餐完了早回家好好睡觉。   
    大多数人只是冷静的看客,点个赞就走。少数人看你不爽,也不过是视而不见。再见面时也还是该说啥说啥,客客气气的让根烟,称兄道弟谈起从前。  

    朋友圈的作用,也许只是在收到赞的那一刻会让人感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关注我”。 
    其实这也是错觉,所谓点赞之交,大家都是萍水相逢,逢场作戏。      

    ②. 再说说我自己。  

    去年过年回家走亲戚,一位按辈分应该喊叔的亲戚加我微信。搜微信号,看着我头像问,是这个动画片头像的吧? 然后看着我笑笑说,多大了你,幼稚不幼稚。   
    我只好也笑着说,我还小呢。   
    这话虽然是在开玩笑,可是未免也有几分真实的想法在。

    一个微信头像就能让人觉得我幼稚,这实在是严重的偏见。  

    接着往下联想,倘若我天天在朋友圈发动漫人物图片,然后配字:啊啊啊我老婆们真好看~prpr   

    我这位叔叔还不得觉得我看动画片看傻了。  如果你足够强大,能做到无视周遭的嘈杂议论闲言碎语,那当然随便表现都无所谓。可我不行,所以我只得小心营造自己的形象。 而营造形象的最好方法就是没有形象:什么都不发,省心省力。   
     
    我在安全的地方才会表现自己,比如在网络社区,这里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我姓甚名谁。 而一旦回到朋友圈,回到生活中,我就变成一个老实人。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不网瘾不抽烟不喝酒,也不纹身烫头约炮。 没有人知道我喜欢一个叫《轻音少女》的过气动漫。 

     这真是太好了,所有人都觉得我是一个正常人、一个普通人,那表示我很安全。  
     
    所以我会觉得莫尔索是真正的勇士,就凭他没有跟随众人挤下两行刻奇的眼泪。而我只是一个鼠辈,为了躲开世俗对我的指指点点,只好隐身朋友圈。   
    “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顾城   
       
    ③. 认为「在现实中自己很难被其他人真正理解」,也「不在乎那些摇尾乞怜的赞」。    
    ——这大概就是我放弃朋友圈的原因。  也是我如此沉迷虚拟网络世界的原因。
  • 学长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作为一位从不发朋友圈的人,以我个人来说有以下几点原因: 
     
    1.我认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一个人在朋友圈所发的喜怒哀乐并不会得到其他人的真正理解和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必博取他人认同。 
     
    2.朋友圈内并非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而我更倾向于结识高质量关系的朋友,真诚交心。人生一世,知己二三,朋友七八,足矣。所以自己没有必要去发动态获得更多人的关注,有想分享的内容就直接发给在乎的人或群。讲给懂得的人听反而能得到更想要的反馈,也更有利于维系和增进自己与好友之间的感情。 
     
    3.自身性格喜低调,崇尚“闷声发大财”,不愿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相比发朋友圈获赞,更喜欢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能量,享受独处的乐趣。 
     
    4.做事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会考虑长远的影响,自身也有着较强的同理心。由此发朋友圈在我眼里并非一件小事,从所发内容、设置访问权限、别人阅后感受等多方面我都会有诸多考虑,会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而且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虚荣心,发了朋友圈必然希望得到回应,尤其是对于所在意的人,不过有时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所以不发朋友圈就没有丝毫顾虑,能从根源上解决烦恼。 
     
    5.朋友圈记录生活,便会展示一个人的状态。由于自身能够敏锐觉察他人的感受和变化,比如能够从别人的动态和签名等细微之处推断出深层次的潜在内容,反之,存在和我一样的人,亦然。因此自己愈发谨慎,选择不发朋友圈,从而隐藏好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为他人所知。 
     
    6.随便补充的一点,继续维持他人眼中可能存在的高冷形象。上次和我一位很少交流的堂姐聊天,她就问过我:“怎么从没看见你发朋友圈?真高冷。”没办法,这个形象得一直装下去。

  • 超级赛亚人 越战越勇
    朋友圈是个熟人社会,基本上大家都知道我是谁,我叫什么,我长啥样……等一系列基本情况。

    在此基础上,我已经不愿意再更多的“吐露自我”了。

    所以,我不可能往朋友圈里发我的真实想法,真实感受。

    我发的东西,一定是虚伪的,包装过的,我所希望能呈现给“观众”的。

    而这样一种东西,我知道它是假的,我的朋友也知道它是假的,我也知道我的朋友知道它是假的。

    大家还要围绕着一个所有人都知道是假的的东西互相点赞,吹捧……这也确实是熟人社会的规则和玩法,但是,这样的玩法,有意思吗?

    如果纯粹是为了分享,分享段子,趣图,有意思的文章,或者关于某事某物的观点和看法,我觉得远不如在天卓这样的社区更容易找到同类。

    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好发的了。

    我不觉得秀娃,秀恩爱,秀旅游,秀美食,秀身材这种事对我有任何吸引力。

    我也不觉得发几张p的连自己亲妈都不认识的大脸照,配两三行牙碜的鸡汤文以换取
    一帮捧臭脚的赞美有什么吸引力。

    我更不觉得发几篇马云说王健林说等鸡血文就能显得我很励志很勤奋很上进。

    我的成就感,虚荣感的满足完全不来源于此,所以我不发。

    发朋友圈的人,我也能理解,我知道有的人喜欢社交,喜欢互相点赞,互相评论,喜欢和认识的人时时互动,联系——不管理由是什么,话题是什么,或者喜欢炫耀一下自己的生活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些都并不难理解。

    我不会因为某某某玩朋友圈就觉得TA low,
    但是,我会因为TA抵不住舆论的压力,拼命的给自己找借口,并且抨击打压不同看法的人而觉得TA low。
    就像某些拿朋友圈当日记本用的人宣称:我发朋友圈是为了记录生活,请别指手画脚我的人生。

    也请你别拿别人当傻逼好吗,我他妈眼瞎啊,还看不出你是在记录还是在作秀。
     
    ————————————————分割——————————————————

    在我以往的回答里,我向来不喜欢回复评论区里任何言论,最近可能是太闲了,或者纯粹是“大姨夫”来了,心情不爽,就愿意找牛角尖钻,就喜欢那些来抬杠的。

    但是找我抬杠的麻烦你们抬到点上,别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瞎抬,这说城门楼子,你说鸡巴头子。没啥说的了就来一句你开心就好。

    第一,我没说整个朋友圈文化都是虚伪,虚假,虚荣的垃圾文化。

    我只是在说我自己不喜欢在朋友圈过度“暴露自我”,包括想法和生活。如果我发的话必定会是虚伪的,经过包装的。

    我是在解释自己不发朋友圈的原因。

    第二,我没说所有发朋友圈的人都是在炫耀,也没说某人发的所有的朋友圈都是炫耀。

    我只是在说朋友圈文化中的一种现象,很普遍的现象。

    不要一看到“秀”和“炫耀”这样的字眼就激动的前列腺液都甩出来了。你没在秀,没在炫耀,你的朋友也没在秀,没在炫耀,你的朋友圈一派和谐,欣欣向荣,那你激动什么?

    第三,我没说不发朋友圈就是高尚,我说的是不要过度解读不发朋友圈这件事。

    有很多把不发朋友圈的人形容的无比美好的回答,我对此持有不同看法。

    我不知道有的人是眼睛有问题还是脑子有问题,是怎么从我的回答里解读出“我觉得不发朋友圈的人都很高尚”这种观点的。

    第四,我没说我反感发朋友圈的人,我反感那些给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找理由,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和唯一性的人。

    你是上学时候抄标准答案抄多了还是背党的章程背多了,这世界上哪来那么多绝对正确和唯一正确,而且还都掌握在你手里。

    第五,不要试图来说服和改变我的想法,怎么着,你发朋友圈发的挺嗨,还得让我给你背书,举双手双脚外加根鸡巴表示支持是吗?

    日本人有一颗只要你不影响别人,随便你怎么变态的包容心,和不管自己如何变态都不会影响别人的责任感;

    中国人有一颗只要你和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你需要指导的温暖爱心,和不管自己多么平庸都要影响和教导他人的责任感。

    第六,有观点说观点,有想法说想法,最好不要出现人身攻击。我素质很低,你骂不过我。
     
  • 四十五度炸 装逼引领时尚,犯贱成就梦想
    1.不想装逼
    2.没有逼装
    3.感觉这样更装逼
  • 没头脑 有时候学历很高不一定把自己沉得下来做事情
    因为发朋友圈这个行为本身,对我人生的提升没有任何意义。
    我吃东西,为了延续生命;
    我拍照,为了记录当时的自己;
    我看书,为了学习知识;
    我旅游,为了增广见闻;
    我跟朋友聊天,为了社交、友谊或者交换观点;
    那么我在朋友圈里跟别人说我吃饭、拍照、旅游,然后收获一堆肤浅的赞与问候,有毛线意义啊。
    朋友圈就是一个浪费自己的时间,单向输出自己所得的地方。当然,如果你的人生就是活给别人看的,这里非常适合。如果我的人生与别人无关,那我干嘛跟熟的不太熟的几百上千号人,秀自己的生活。
    但是,但是,但是,
    虽然我不发朋友圈,但我看别人的朋友圈啊。
    总有一些高风亮节喜欢单向输出的人,在朋友圈里分享各种有用的资源
    在这里向他们表达崇高的敬意。
    敬礼!
     
  • 蓝玫瑰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前天跟一个朋友聊到她曾经的偶像,我问她现在还喜欢吗?

    她说,看过一场演唱会之后就转路人了。

    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就那样吧。

    见到ta之前,我可以买周边刷综艺,可以很喜欢ta。但是见到ta之后,发现原来ta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可能只会在心里淡淡说一句:就那样吧。

    不是ta不好,而是,不是我原本所期待的类型。

    想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抵也是如此。

    之前一直不太理解,连面都没见过,仅仅依靠着一个人在社交网络上营造出的形象来认识ta,甚至聊上几句话之后,就可以轻易说出喜欢这两个字的行为。

    甚至有一个自称antisocial 型人格的朋友曾恼怒地告诉过我,她觉得面都没有见过就跟她告白的人都特么有病。

    而现在我逐渐能够明白,人们喜欢的,可能并不是实际的那个人,而是他们想象中,ta应该有的样子。

    ta经常发风景照,一定很爱旅游;ta习惯健身,那身材一定很好;ta看那么多书,一定很有文化;ta每天都在外面玩,生活一定很丰富多彩;ta更新频率那么高,一定很闲吧;ta从来不发朋友圈,一定是个神秘的人。

    然而实际却并不见得是这样。

    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到这个话题,她说,自己把朋友圈经营得太过于精致了,担心新认识的人会对自己产生错误的了解。

    换句话说就是,展示出来的生活质量超出了原有的经济水平,让人看上去总觉得“追你好贵”。


    可是如果看起来一点也不美好的话,可能让人连“追”的想法都不会有吧。

    就像我们之所以会追星,也是因为爱豆所展示出来的那面,美好可爱到刚好让我们动心。


    但,选择塑造一个令人喜欢的形象,就必然要承担被贴上“就那样吧”标签的风险。

    ta怎么长得没有照片里那么美,ta怎么有点胖有点矮,ta怎么那么高冷明明发朋友圈那么活跃,ta本人比起ta的朋友圈实在太无趣了……etc。


    这也是为什么我越来越不愿意发朋友圈

    以前我们认识一个人的渠道有很多,社交网络形象只是ta展现出的其中一面,无论是深夜矫情还是吃喝玩乐,都是在丰富ta的人设。

    而现在社交网络形象几乎已经逐渐变成了“唯一一面”,甚至有时还担任了重要的第一印象。

    为了逼格,做一个真实的人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而我也不太敢跟在线上认识的朋友面基,尤其是那些,对我的日常格外有兴趣的。

    一方面我怕承担不起这种期待,让曾对我满怀好感的人失望;
    另一方面我怕自己收到“就那样吧”的评价,从而丢失本就不是很多的自信。

    尽管我自己在绝大多数时候,其实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去认识别人,也会时不时挖个坟,试图了解一个人的生活轨迹,或只是单纯地欣赏能让自己心情愉悦的美好事物。

    但也仅此而已,翻再多遍朋友圈,我们也不过是点赞之交。
    我看到的也只是ta们希望我看到的那面。



    所以,对于我个人来说,发朋友圈变成了一件有压力的事情,因为我不知道能否承担得起见面后的那份期待,也越来越倾向于直接在现实中认识新朋友。

    毕竟,屏幕前的一切是很美好,但阳光下的那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啊。
  • Xiaoyu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就是“你的生活我不想错过,我的生活你休想知道”的状态。
  • 云淡风轻 时间是审查一切罪犯的最老练的法官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你的喜悦可能会刺激着别人的悲痛。
    你的伤心可能会淹没于别人的欢声笑语之中。
    你引以为豪的成就在别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
    你撕心裂肺的伤心别人也并不能代替你承受。
    不管好坏,不管给多少人看,不管发多少朋友圈,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人生,对别人来说,最多不过是一段小插曲。
    我的日子最终还是要我自己过得,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千百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更何况,我过得并不好。
  • 确实,我以后也要少发朋友圈。p图太他妈累了
  • 不发憋屈,发了矫情。

    熟悉的人,自然知道你啥情况;不熟悉的人,又不关心你啥情况。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不幸福,开不开心,又不是给别人看的。

    就这种赶脚,最后想想,还是不发了。

    曾经也经常发个人感悟心情,可是不久之后就觉得前一会儿的矫情被下一会儿的高冷厌恶了,于是删除。于是就到天卓上愉快的玩耍了。
     
  • 你开心的时候,有些人羡慕嫉妒恨。
    你难过的时候,有些人见了幸灾乐祸。

    你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你去国内某地旅游的照片:条件不如你的人会觉得有俩钱就了不起,在那臭显摆,条件比你好的会觉得不就是在国内转转还好意思说出来,西方哪个国家我没去过?

    你在朋友圈里晒出了和女友的合影:
    单身狗:秀恩爱,死得快,FFF团的兄弟们准备火把。
    已婚人士:才有个女朋友就激动成这

    你拿着苹果三星手机手机,有人说你不爱国,是汉奸。
    你拿着小米手机,他们觉得你很屌丝。
    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总是有人看你不爽。你真以为朋友圈里的人就是跟你志趣相投,世界观一致的朋友?
     
  • 米斯尔 改变自己
    对于存在,往往我们理解成为客观,但有时,脆弱的心灵在确认这个问题时却往往依照他人,从别人眼中看到的自己,才是真正地在客观世界的存在,通过别人,才感到自己是存在的。通过别人的关注与回复,才感觉到与世界建立起了一丝微弱又坚韧的联系。——而强者没有这种自卑感。
  • 牛牛 虽然过去不能改变,未来可以。
    觉得发动态很无聊啊,我过得好不好是我自己的事,不太在意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也不想知道这些评价,自己的认同感不来源于别人。当然,也有朋友,有能聊知心话的人,所以对于朋友圈抖机灵你赞我我评论你这一类事不感兴趣。还有就是脆弱的时候不想给那些不算真朋友的熟人看,自己开心的时候也不想打搅别人,觉得生活本身比朋友圈空间的记录来得更真实。

    再有,也不是这种人都孤独和自卑的,朋友圈发什么本身是一种有取舍的选择,是一种价值判断,也许是因为这种人更有包容力和同理心,不愿意以自己有限的眼光和经历评价一件事,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心情施加于人吧,或者说把私人化的东西放在“朋友圈”中去对别人产生哪怕一点微小的影响,毕竟我发的东西说服你不说服你,是否引起情感共鸣或者能不能引起反馈以及你认同我不认同我对我的生活本质没有任何改变啊,所以我为什么要发呢?归根到底,是觉得这种动态没意义。
  • 子非鱼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不。
    想。
    发!
    我不需要任何人的赞,我清楚的知道我过得好不好,充不充实。

    我很明白我想要的和不想要的。

    我喜欢悠闲安静地生活,不喜欢被打扰!仅此而已!!!
  • 腹黑 啦啦啦啦啦绿绿绿绿绿
    我觉得我是在更高一层地装逼,但也可能是怕被人发现我的生活其实乏善可陈。

    比如说:好不容易去了一次五星级酒店吃饭,觉得环境好漂亮好奢侈,好想拍了发朋友圈,告诉大家:看,我正在这么高大上的地方出没哦。

    然后,突然想到我的朋友圈里大家好像隔三差五就在各种高档酒店吃饭聚餐,各种雍容奢华,而我呢,这类的酒店一年也来不了两次。如果这个朋友圈发出去,岂不是被人发现我一年其实只去过一次五星级酒店?

    如果不发的话,我就可以在外面淡然地说:哦,某酒店啊,我去过,它家也就某某菜做得还行吧。嗯,不爱发朋友圈,吃个饭有啥好显摆的,上个饭店还得昭告天下啊?

    我觉得我简直就是个机智BOY(机智大叔)。。。

    同理,当我好不容易攒钱去了某个地方旅游,去看了某个话剧,读了一些我认为不错的书,有想在朋友圈分享或显摆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朋友们他们好像一年四季都在国外旅游,好像每个礼拜都在看画展听音乐会,好像他参加的读书会这半年已经读了不下五十本书了……

    而且,说实话,看到他们去了那么多地方,看过那么多画展,读过那么多书,吃过那么多美味,我很猥琐地并没有替他们开心,也没有get到他们想分享给我的喜悦,甚至不感谢他们用朋友圈带我领略世界上的这么多精彩。反而会觉得有点落寞,觉得热闹都是他们的。

    所以,对那些已经过得很好的朋友们,我不愿意让他们发现我需要等很久才能过一次他们日常的生活,以至于需要兴高采烈地发朋友圈来庆祝。

    对那些和我挣扎在同一水平线上,或者暂时条件还不如我的朋友,我觉得我发那些脱离我真正日常生活的场景,可能并不能让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快乐,甚至可能还给他们带来一丝压力。

    再加上现在加微信的人越来越多,也懒得去一个个分组,为了避免过多地暴露私人生活,干脆就不怎么发朋友圈了。
  • 哥哥 成功并不是重要的事,重要的是努力
    越长大越觉得不必被人了解。

    人类的悲喜并不总是相通,所以挚友和挚爱才如此显得弥足珍贵。

    有的人可能终其一生也没有过真的朋友,只有泛泛之交和酒肉朋友。

    也有的人可能苍颜华发之后回顾往生,有过那么多的情人,却不曾有过融入他生命底色的爱人。

    你的欣喜雀跃在别人看来是显摆炫耀。
    你的随性肆意在别人看来是粗鲁无状。
    你的伤心淹没在别人的欢声笑语里。
    你的彷徨浮沉在别人的闲言碎语中。



    你说,我又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不,你发出来了,你还是在乎的。真的不在乎,你发都懒得发。

    有些人以朋友圈论逼格,觉得发得越少越有逼格,最是装逼是不发朋友圈。

    真正厉害的人,是没有时间浪费在社交网络里的。
     
  • 刘小红 随遇而安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鼓起勇气进入星巴克,在那之前我对这个高档饮料的认知还存在于著名作家郭敬明老师的小说里。我像一个刚进城的土鳖,惊叹那儿的人居然是横着排队的,惊叹那里的人每个人都坐得笔直戴着耳机面无表情地盯着眼前的笔记本,惊叹服务员叫号时用好听的声音喊着“X先生您的饮料好了”,服务态度真对得起30块钱。

    于是我举着这杯高档饮料拍了一张意境唯美的照片,还用了3个P图软件来修图,发了一条朋友圈。

    本意就是记录一下我生活中的珍稀时刻,因为对那时的我来说,30块的饮料是真贵,确实值得我发一条朋友圈。

    后来,微博上突然冒出这样一条调侃的段子。去星巴克不拍照,那就是白喝了。讽刺的就是去星巴克点一杯饮料拍九张自拍的土鳖。对啊,不就是几十块一杯饮料,至于拍照上传朋友圈么,这炫富的方式会不会有点LOW?

    我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默默地翻出了那条尘封的朋友圈,删掉。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周围掀起了一阵健身热潮。朋友圈被健身的人刷屏,有的PO一张运动完大汗淋漓的自拍,有的PO今天跑的里程,有的PO人鱼线马甲线。我每次看到这样的朋友圈都会献上我的膝盖和真诚的一个赞。

    多么正能量和励志啊,于是我也办了一张卡,买了一身装备,加入了健身大军。偶尔也会发几条关于健身的朋友圈,有的是立个FLAG监督自己,例如今天一定要跑完几公里。也有是坚持不下去了,抱怨一下健身的辛苦,朋友几枚真诚的点赞或是鼓励都让我充满勇气。

    再后来,又有讽刺健身的段子。办完健身卡,发完朋友圈,卡里的钱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健身就健身,好好说话咱能不发自拍么?

    我依旧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默默翻出那些健身的朋友圈,删掉。

    再后来,有人吐槽看演唱会发小视频的人很LOW,发剪刀手自拍的人很LOW,秀恩爱的人很LOW,出去吃饭PO美食的人很LOW……我总算明白了,在那群人眼里,就没有什么是不LOW的,只要有一颗充满戾气的心,没有什么是编不出段子来吐槽的。

    更可笑的是,越来越多人被这些所谓段子所影响,发的朋友圈越来越畏首畏尾,我一个室友有一天化了一个很美的妆,自拍了好久。终于挑到一张满意的自拍,发了朋友圈,我刷到以后点了个赞。过了两分钟再看,已经被删了。我很不解地问为什么,她苦笑着说,发自拍太LOW了

    这时候,大家的朋友圈,好像都不是用来记录日常的工具了。我居然有点怀念那时候的QQ空间,我每天转那些脑残的说说也没人抨击,发那些无病呻吟的文章也可以理直气壮。虽然那时的说说所记录的,在别人眼里都是不痛不痒的琐事,可若干年后再看,那可是我独一无二的非主流青春啊。虽然二逼,但是真实。

    现在朋友圈似乎成为论定一个人逼格高低的工具。我们的朋友圈对别人展示的是,经过我们精心包装的,搭着虚空架子的我们的人生。我们耻于跟别人分享琐事,不去三上吃料理都不好意思发美食,旅游不出国都不值得发朋友圈。

    似乎这样,你的逼格会有质的飞跃,你就可以跟那些所谓的LOW逼彻底区分开。

    可能看到你朋友圈的是谁,大多数都是对你有一定了解的亲人、朋友、同学,他们会因为你偶尔PO的两三只口红就会跪舔喊你白富美?并不会啊,他们看到这条朋友圈只会跟身边的人说,这二货这个月又要吃土了。

    除了在乎别人的眼光,你删朋友圈还有一个原因,是耻于面对过去有点LOW的自己。现在我是可以坦然消费一杯星巴克,但这不代表过去那个喝咖啡也要发朋友圈的我需要被否定。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成长的过程,承认过去的自己蠢或者土,并不可耻。一心想跟过去那个有点LOW的自己划清界限的,才虚荣得有点儿可耻。

    所以发自己的自拍,让别人去膈应吧。就算看到的人会翻白眼说这丑逼也好意思发自拍,那又怎样,老娘就觉得此刻的我美翻了,不发一张自拍记录一下以后老了多后悔啊。什么?看着很烦,朋友圈还有个功能叫屏蔽。

    当然感同身受一下,我们希望别人不要对自己的自拍指手画脚,同样也不要轻易给别人贴标签。秀个孩子,好看点个赞不好看划过就是了,以后你也可能抱着你皱巴巴的亲儿子恨不得一天来九张;出去玩刷个屏,也不是炫富吧?也许人家存了一年的钱终于可以去国外自由行了,回个“好羡慕啊风景真美”,也不是很难,对吧?

    我一直觉得朋友圈点赞是最最廉价的社交工具了,点个赞又不花钱也不费事,还能满足朋友的期待,这么便宜的事儿为啥不做。

    最后,吐槽朋友圈并不能为你自己带来丝毫的提升,怎么骂十句LOW逼你逼格就能翻翻了?并不能啊。所以真诚地建议,希望做个柔和少点戾气的人,不指手画脚别人的人生,是最好的美德。
  • 专而不渣 噜啦啦啦
    发一些让人思考的东西,没人点赞。点赞的都是网友。现实朋友点赞的很少。

    让我觉得我是不是智障,所以就不发了,或者只发私聊,不发朋友圈。

    隔壁有钱的同事发去某国玩了去哪吃饭了,一堆人点赞。我一开始也点赞,后来有点无感。

    也许是我行文技巧不对,大家只关心赚钱和吃喝玩乐,没人关心宇宙和什么狗屁人类的未来命运,抑或是我本身层次太低,不值得他人关注。

    这样想或许妄自菲薄了。但内心里从来没觉得自己错。

    想求得共鸣,我认为还是只能通过聊天吃饭,甚至是喝醉了,才能口吐真言。

    平时大家伪装的太好,有点恶心。
     
  • 成长就是,会将注意力从晒幸福晒经历,变成自我消化幸福和消化经历。
    人生就是,会将外在的表露冲动,变为内在的前进动力。


    曾经矫情的很,想到什么就在朋友圈里说什么。那时朋友圈还没有分组。
    后来毕业了,工作了,认识好多人。微信人越来越多。
    有一次项目成功,喝醉了,想起了大学爱过的姑娘,禁不住心里难受,然后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朋友圈:“这几年我得到的都是虚荣,得到的都是自我满足,然而得不到的还是得不到,爱不动的还是爱不动,想不起的还是想不起,不敢尝试的依旧不敢尝试。电话,大海和我。”

    然后手滑忘记了分组。

    第二天早上,点开朋友圈,一堆小红点,我知道出事了。点开来看,全是安慰的和猜测的。但我超级后悔,我朋友圈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我并不想把这么真实的自己表露给所有人看。也不想让更多人知道真实的自我。

    其中有一个出去创业的前老板,他留言说了一句:还好,你还不老。
    我突然发现,有时候真实的自己很重要。但朋友圈的自己永远不是最真实的。

    有时候,人都是被这样一个一个细节了解起来的,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能够猜测到一个人的状态,工作,人生,经历。然而,大部分人并不想把所有自我都晒给他人,他们只会晒出自己潜意识里想晒的部分,因为这也是社交的一部分。只要涉及到了社交,人都会想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后来遇到事情,我知道,要找人沟通,有人理解你,足够了。不期望所有的所谓朋友圈里的朋友给你点赞。有时候,当我们外在表露的过多的时候,请走进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这是不是真实的自己。朋友圈潜移默化的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人心。
下一页 登录参与讨论

相关问题